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本文基于张妙清与贺戴安访谈的62位中(包括香港地区)美职场中的女性领导者的资料,就女性领导者如何融合家庭内外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女性领导者在管理时间的方式、对自己家庭角色的描述以及影响她们感知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本文还探讨了人们在性别文化差异上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外国人待遇",国内学者有不同意见。从词义、词源及逻辑关系来看,"外国人待遇"就是一国依法给予外国人的权利。给予外国人待遇(权利)的原由多种多样,国际上从主权、法治、政治、经济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从国家主权的相对性来看,外国人待遇缘于国家主权、国际人权保护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曾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东南亚恐怖组织伊斯兰祈祷团(AJAI)再度掀起波澜,从2005年至今策划了一系列恐怖案件。为何一个重要首领被逮捕、受到重大打击的恐怖主义组织,在短期内又能死灰复燃?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其动态的网络系统、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丰富的资金来源与广阔的联系渠道。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性地提出应对这一恐怖组织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缓刑判决尚未生效又犯同种罪不能实行数罪并罚;缓刑期间又犯新罪能依据刑法第69条规定数罪并罚;缓刑期满以后发现漏罪不能实行数罪并罚;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新罪能构成累犯;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新罪的,缓刑不能撤销,如果新罪还没有超过追诉时效,只需要对新罪直接作出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1954年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互访就是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举措。在互访过程中,中印、中缅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领导人着力消除了印度、缅甸在华人华侨、边界问题、亚洲国家共产党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上的疑虑和担心,从而促进了中印、中缅两国关系,巩固了亚洲国家的中立倾向,为亚非会议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投资、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劳动者的跨境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我国涉外劳动争议日益增多。由于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在确定我国涉外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争议的焦点是当事人能否依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适用法律。涉外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从2005年至今,东南亚恐怖组织伊斯兰祈祷团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恐怖活动,对东南亚各国的安全形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作为一个重要首领被捕、遭受严重打击的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祈祷团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死灰复燃,根本原因在于其严密的组织结构.伊斯兰祈祷团的人员与资金来源结构是确保其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而严密的分工结构亏灵活的网络结构则为其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关日安保条约》是美日同盟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条约的多次修改,美日同盟不断巩固强化。近期美国出台2013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涉钓鱼岛条款是继近年来美国政府对钓鱼岛表态以来立法系统首次表明态度。美国对于《美日安保条约》是否适用于钓鱼岛的态度由模糊走向明确,这与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不无关系。利用钓鱼岛争端制造可控危机进而造势借力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的重要策略,这将加剧钓鱼岛争端解决的复杂化,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分析这些影响,有助于探索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2009年南海问题再次升温以来,在国际学术界南海问题研究中,东南亚学者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相关的文献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到,东南亚学者的南海问题研究主要侧重于南海地区制度建设、南海问题国际法解读、东盟在南海问题中的角色以及南海问题新的和平倡议四个方面,而且研究内容开始向南海问题的国内影响因素、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方向发展。深入全面把握东南亚国家南海研究的动向有助于我们知己知彼,吸收借鉴,利用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加强南海问题公共外交,提高在这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是有关国家对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性质、发展趋势、维护路径、本国与之关系等问题的看法、立场和主张的总和,对国家对外行为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抽象的国家观念,它既可见于国家对外政策权威文件,也体现在一国有关国际政治安全问题的对外行为中。通过中俄对外政策文件,考察两国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之异同,并结合中俄有关国际政治安全问题的外交行为,特别是两国在安理会的投票,可以逆向透视两国国际政治安全秩序观。这种互补性研究路径结合文本解读与对外行为分析,使二者彼此验证,可弥补单一路径之偏颇。中俄均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的稳定,推动多极化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军备竞赛和外空军事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国际冲突,并非西方所谓的“修正主义国家”。中俄两国在对多极化的理解、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的手段和依靠力量、欧亚地区秩序、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安全制度的尊重程度等方面有异。比较而言,中国之“言”(国际政治安全秩序声明)与“行”(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秩序之行为)更显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